时间: 2025-04-26 09:4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1:54
“公母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一对动物中的雄性和雌性,通常用于非正式或口语化的语境中。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代一对夫妻或情侣。
“公母俩”这个词汇源自对动物性别的直接描述,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被用于指代人类中的男女配对。
在**文化中,“公母俩”带有一定的亲切和幽默感,常用于轻松的语境中,表达一种和谐共处的状态。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馨和和谐的联想,尤其是在描述动物或人类关系时,传达出一种自然和亲密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公母俩”来形容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或情侣,尤其是在看到他们互动非常和谐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母俩,比翼双飞,在爱的天空下,永不分离。”
想象一对鸽子在屋顶上咕咕叫,这个画面和声音会让人联想到“公母俩”这个词汇,带来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ale and female pair”,但缺乏“公母俩”这种亲切和幽默的语感。
“公母俩”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色彩,它不仅用于描述动物,也常用于形容人类关系,增添了一种亲切和幽默的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
3. 【俩】 ——见“伎俩”(jìli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