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46:38
公法(Public Law)是指规范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它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和诉讼法等。公法的核心在于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行使和公民权利的保护。
公法一词源于拉丁语“ius publicum”,意为公共法律。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公法逐渐分化为多个子领域,如宪法、行政法等,以适应社会治理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公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工具。它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和重要性。
公法往往与权威、秩序、正义等正面情感相关联,但也可能与限制、约束等负面情感相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公法的概念可能出现在对政府行为的讨论中,或者在参与法律相关的社会活动时。
在诗歌中,公法可以被用来象征社会的秩序和规则:
公法如铁,铸就国家的脊梁, 宪法为魂,引领公民的航向。
公法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法庭、法律文书、国徽等视觉元素,以及法庭辩论、国歌等听觉元素。
在不同文化中,公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功能——规范国家与个人关系——是普遍存在的。
公法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规范国家行为,也保护公民权利。了解公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运作的规则和秩序,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