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0:06
国运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国家的命运或发展趋势。它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整体状况和发展前景。
在不同的语境中,“国运”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体现在语气和侧重点上,例如“国祚”更偏向于指国家的长久命运,而“国运”则更侧重于国家的发展趋势。
“国运”这个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国”指的是国家,“运”指的是命运或运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丰富,从最初的指代国家的命运,扩展到包括国家的整体发展趋势。
在**文化中,“国运”常常与天命、风水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在社会背景中,“国运”也常常被用来讨论国家的政策、领导人的决策以及国际关系等。
“国运”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宏大和庄严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未来。它也可能引发人们对国家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国家大事或观看历史剧时使用“国运”这个词,以表达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国运”:
国运如江水,滔滔向东流,
千年兴衰事,尽在波涛中。
在视觉上,“国运”可能让人联想到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国旗或壮丽的历史画卷。在听觉上,它可能与庄严的国歌或历史纪录片中的旁白声音联系在一起。
在英语中,“国运”可以对应为“national fate”或“national destiny”,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可能没有像在中文中那样与天命、风水等概念紧密联系。
通过对“国运”这个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这个词不仅反映了国家的整体状况,也承载了人们对国家的情感和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国运”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和深刻地表达对国家发展的看法和感受。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运】
(会意。从辵(chuò),军声。本义:运行;运转;转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運,移徙也。 、 《易·系辞》-日、月运行。 、 《方言》。注:“犹行也。”-日运为躔,月运为逡。 、 《庄子·逍遥游》。简文注:“徙也。”-是鸟也,海运。 、 《孟子·梁惠王上》-天下可运于掌。
【组词】
运衡、 运玑、 运斡、 运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