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52
慷慨陈词: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慷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通常指在公共场合或辩论中,以激情和说服力表达自己的立场或观点。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慷慨陈词常用于描述角色在重要时刻的演讲或辩论,如政治演说、法庭辩论等。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在讨论或争论中充满激情和说服力的表达。 专业领域:在法律、政治、教育等领域,慷慨陈词可能特指那些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逻辑性的演讲或陈述。
同义词:激情演讲、雄辩、口若悬河 反义词:吞吞吐吐、言不由衷、含糊其辞
词源:这个词汇由“慷慨”和“陈词”两个词组成,“慷慨”原指大方、不吝啬,“陈词”指陈述言辞。 演变:随着语言的发展,“慷慨陈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充满激情和说服力的演讲。
在许多文化中,慷慨陈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尤其是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它不仅能够影响听众的情感,还能够推动社会变革。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有力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能够激励人心、改变观念的演讲。
在学生时代,我曾见证一位老师在校园**上慷慨陈词,呼吁学生们关注校园环境问题,那次演讲深深触动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晨曦的光辉中,他慷慨陈词,如同晨风拂过静谧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想象一位演讲者在讲台上,手势激昂,声音洪亮,背景是飘扬的旗帜,这样的画面和声音能够很好地体现慷慨陈词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loquent speech”或“passionate addr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效果相似。
总结:慷慨陈词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表达方式,也体现了演讲者的热情和说服力。 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沟通的效果,使表达更加生动和有力。
元丰之末,附丽匪人,自为定策,至造诈以诬首相,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元末群盗纵横,时事不堪言矣。诗家~,多衰飒无余地。
1.
【慷】
(形声。从心,康声。本义:情绪激昂)。
同本义。
【引证】
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组词】
慷惋、 慷忾、 慷慨赴死、 慷他人之慨
2.
【慨】
(形声。从心,既声。本义:不得志而愤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慨,忼慨壮士不得志也。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组词】
愤慨;慨切、 慨爽、 慨慷
3.
【陈】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引证】
《说文》-陈,宛丘,舜后妫(guí)满之所封。 、 《左传·昭公八年》-陈,颛顼之族也。
4.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