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24
“慷他人之慨”字面意思是指某人利用别人的资源或慷慨来表现自己的大方或慷慨。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没有自己的资源或不愿意用自己的资源,而是利用他人的资源来显示自己的慷慨或大方。
在文学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虚伪的角色,他/她表面上看起来很慷慨,但实际上是在利用他人的资源。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自己付出,却总是利用别人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词组可能用来分析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同义词:假公济私、借花献佛 反义词:自掏腰包、自力更生
这个词组可能起源于**古代,当时的社会文化强调个人品德和行为的真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被用来批评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慷慨大方,实际上却是在利用他人资源的人。
在**文化中,真诚和自力更生是被高度推崇的价值观。因此,“慷他人之慨”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诚实和缺乏责任感。
这个词组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虚伪和不诚实的行为。它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人的整体评价,认为这个人不够真诚和可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总是喜欢在社交场合中“慷他人之慨”,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它揭示了一种不平等的资源分配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虚伪的盛宴上,他慷他人之慨,如同借来的花,献给无心的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聚会上拿着别人的钱买单,而周围的人对此表示不满或嘲笑。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蔑或讽刺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负面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sing other people's money to be generous”,虽然不如“慷他人之慨”那样具有文化特色,但传达的意思是相似的。
“慷他人之慨”这个词组揭示了社会中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现象,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真诚和自力更生的价值观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组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行为。
满生总是慷他人之慨,落得快活。
你说他们~吗?不然。
1.
【慷】
(形声。从心,康声。本义:情绪激昂)。
同本义。
【引证】
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组词】
慷惋、 慷忾、 慷慨赴死、 慷他人之慨
2.
【他】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引证】
《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某以非他故。 、 《仪礼·士虞礼记》-他用刚日。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5.
【慨】
(形声。从心,既声。本义:不得志而愤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慨,忼慨壮士不得志也。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组词】
愤慨;慨切、 慨爽、 慨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