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19 11:0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9 11:07:15
“慷慨激昂”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慷慨”和“激昂”两个词组成。其中,“慷慨”指的是情绪高涨、豪爽大方,而“激昂”则形容情绪激动、振奋。结合起来,“慷慨激昂”形容人的情绪非常激动和振奋,通常用于描述演讲、诗歌或其他形式的表达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决心。
在文学作品中,“慷慨激昂”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的演讲或诗人的创作,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革命者的演讲,或在诗歌中表达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辞或行为充满激情和力量。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演讲学,这个词组可能用于分析和评价演讲者的表现。
同义词:
反义词:
“慷慨”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原指大方、不吝啬,后来引申为情绪高涨。“激昂”则源于《汉书》,原指水流激荡,后用来形容情绪的激动和振奋。两者结合形成“慷慨激昂”,用于形容人的情绪状态。
在**文化中,“慷慨激昂”常与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如在描述历史上的革命家或民族英雄时。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组也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人。
“慷慨激昂”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联想到的是那些在逆境中奋起抗争的形象,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现代社会中的改革者。这种情感反应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和勇敢的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观看一部关于历史革命的电影时,被主角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打动,那种情感的传递和激励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黎明的曙光中,他慷慨激昂地呼唤,唤醒沉睡的大地,迎接新的挑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演讲者在台上挥手,面带激动的表情,背景是热情的听众。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音乐或演讲者的有力声音。
在英语中,“慷慨激昂”可以对应为“eloquent and passionate”或“stirring and inspir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效果相似。
“慷慨激昂”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绪状态,也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和勇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在东京聚首时,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而且有点口角流沫。
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访到义士荆轲与高渐离,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一切准备就绪,太子丹率手下着白装送他们到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而激昂,感人肺腑,一行人洒泪告别
1.
【慷】
(形声。从心,康声。本义:情绪激昂)。
同本义。
【引证】
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组词】
慷惋、 慷忾、 慷慨赴死、 慷他人之慨
2.
【慨】
(形声。从心,既声。本义:不得志而愤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慨,忼慨壮士不得志也。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组词】
愤慨;慨切、 慨爽、 慨慷
3.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4.
【昂】
(形声。从曰,卬声。本义:仰起,抬起)。
同本义。
【引证】
明·魏学洢《核舟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乐府诗集·柳树得春风》-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组词】
昂首、 昂首挺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