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1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10:06
斗胆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斗量胆”,比喻大胆、勇敢或冒昧地做某事。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种情况下敢于冒险或做出大胆的举动,有时也带有自谦的意味,表示自己虽然知道不应该这样做,但还是鼓起勇气去做了。
斗胆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关键时刻的勇敢行为,如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的大胆决策。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自谦地表达自己的建议或行为,暗示自己知道这样做可能不合适,但还是冒险一试。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斗胆 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压力下做出的果断决策。
同义词:大胆、勇敢、冒昧、胆大妄为 反义词:胆怯、畏缩、怯懦、胆小
斗胆 的词源较为直观,源自古代用斗量物的比喻,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行为。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用法,但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更为广泛和灵活。
在文化中,斗胆** 常常与勇气和冒险精神联系在一起,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反映了人们在特定社会压力下的行为选择。
斗胆 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勇气、决心和冒险精神。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人们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斗胆 可能与某次重要的决策或行为相关,如在职场中提出创新想法或在个人生活中做出重大改变。
在诗歌中,斗胆 可以用来形容诗人在创作时的勇敢探索,如“斗胆挥毫泼墨,绘出心中万千世界”。
斗胆 可以联想到壮丽的山川或激昂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发人们内心的勇气和力量。
在英语中,斗胆 可以对应词汇如 "bold" 或 "dare",它们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大胆和冒险的意味。
斗胆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的行为,还传达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斗胆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胆】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引证】
《说文》。俗字作“胆”。-膽,连肝之府也。 、 《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 、 李白《行路难》-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组词】
胆结石、 胆裂、 胆裂魂飞、 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