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22
武断: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以武力断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一个人在没有充分证据或不考虑他人意见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或发表意见,表现出一种独断专行、不讲理的态度。
“武断”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武断于乡曲”,原指以武力在乡里断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不讲理的独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武断的行为往往被视为不和谐的表现。在现代社会,武断可能被视为缺乏民主和法治精神。
武断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霸道、不讲理的形象。它可能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公平和不尊重他人的态度。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领导非常武断,不愿意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这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最终影响了团队的整体表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如武断的剑,不容一丝异议的波澜。”
武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严厉的法官敲击法槌的声音,或者是一个**者站在高台上,不容置疑的形象。
在英语中,“arbitrary”和“dictatorial”可以部分对应“武断”的含义,但它们更侧重于任意性和**性。
武断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提醒我们在决策时要考虑多方面的意见和证据。在个人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协作。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