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5:42
“武把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武术中的武器或器械的把手部分。基本含义是指武术器械中供手握持的部分,也可以泛指武术器械本身。
在文学中,“武把子”可能被用来形容武术高手的武器,强调其精湛的技艺和对武器的掌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某人掌握的技能或工具。在专业领域,如武术、体育或军事,这个词汇则有更具体的含义,指代具体的器械部分。
同义词:把手、握把、柄 反义词:刃、尖端(指武器的非握持部分)
“武把子”一词源于**武术文化,随着武术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使用。在古代,武术器械的设计和制作非常讲究,武把子的形状和材质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战斗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也逐渐扩展,不仅仅指代物理的把手,还象征着对某种技能的掌握。
在**文化中,武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而“武把子”作为武术器械的一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代表了武术技艺的传承,也体现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
提到“武把子”,我联想到的是武术高手的形象,他们手持武器,身姿矫健,动作流畅。这种联想带有一种力量和美感,让人感受到武术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接触武术,但在观看武术表演或电影时,常常会被那些精妙的武把子设计所吸引,感受到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武把子”:
长剑在手,武把子寒光闪烁,
一挥间,风起云涌,山河变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武术高手手持长剑,武把子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激昂的古筝曲,伴随着剑舞的节奏,营造出一种古代战场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andle”或“grip”,但它们缺乏“武把子”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武把子”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武术器械的一部分,更承载了*武术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把】
柄。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
【引证】
《礼记·曲礼上》。注:“弣把中。”释文:“把,手执处也。”-左手承弣。 、 《文选·潘岳·射雉赋》-戾翳旋把。
【组词】
茶壶把儿;印把子
植物上支持着一个或多个叶片、花朵或果实的部分。
【引证】
《淮南子·缪称》-无把之枝。
【组词】
花把儿;梨把儿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