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4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47:43
“故都”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曾经的首都或历史上的首都。它通常用来指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都市。
在文学作品中,“故都”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怀旧情绪,如“故都的秋”可能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简单地指代一个曾经的首都,而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中,它可能特指某个具体的历史时期的首都。
同义词“旧都”和“古都”都强调了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沉淀,而“新都”和“现都”则强调了现代性和当前的政治中心地位。
“故都”一词源于汉语,其中“故”字有旧、过去的意思,“都”字指首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历史上曾经的首都,尤其是在文学和历史叙述中。
在,许多城市都有“故都”的称号,如西安(古称长安)、洛阳等,这些城市在历史上都曾多次作为首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提到“故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传承以及岁月的流逝。这个词常常激发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参观故都的遗址或博物馆时,常常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这种体验加深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故都的钟声,穿越千年的尘埃,唤醒沉睡的记忆。”
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城墙、青石板路、悠扬的古琴声,这些都是“故都”可能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ancient capital”或“former capital”,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历史首都的概念。
“故都”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地理或历史概念,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和文化的精神。
1.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2.
【都】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引证】
《说文》-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 《周礼》-距闰王百里为都。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
【组词】
都鄙、 都家、 都亭、 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