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6:58
词汇“烟野”是一个汉语词汇,由“烟”和“野”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烟野”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烟野”字面意思是指烟雾弥漫的野外或乡村地区。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朦胧、模糊的自然景象,尤其是在清晨或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的田野或山野。
“烟野”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的“空山”与“烟野”有相似的意境。
在**传统文化中,“烟野”常与田园诗意、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烟野”给人以宁静、悠远、神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旅行时遇到清晨的烟野,那种朦胧的美感让人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烟野茫茫,星光点点,夜的宁静,心的归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晨雾或烟雾覆盖的田野,远处有淡淡的阳光透过雾气,形成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清晨的鸟鸣或远处的牧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
“烟野”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文学素养。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