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5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56:11
词汇“农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农”指的是农民或农业,“馌”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给田间劳作的人送饭。因此,“农馌”可以理解为给农民送饭的行为或活动。
“农馌”的字面意思是为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送饭。
由于“农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描述农村生活场景时使用到这个词汇。
“农馌”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已经大大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送饭”或“送餐”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农馌”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的一种表现,也是农村生活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农业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
提到“农馌”,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勤劳的农民和温馨的家庭氛围。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人们对传统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和情感。
由于“农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如果参与农村志愿服务或体验农村生活,可能会实际体验到或参与到类似的活动。
在创作一首关于乡村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农馌”来描绘一幅温馨的田园画面:
晨曦微露,农妇轻步,
篮中饭菜,香气四溢。
田间劳作,丈夫挥锄,
农馌送暖,心意相依。
提到“农馌”,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清晨的田野,一位农妇提着篮子,篮子里装着热腾腾的饭菜,走向田间。这个场景可能会伴随着鸟鸣和风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由于“农馌”是一个特定于汉语文化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场景可能会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例如“送饭”或“送餐”。
“农馌”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中的一种生活场景和家庭关系。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些特定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增强文化敏感性。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馌】
(形声。从食,盍声。本义:给在田耕作的人送饭)同本义。
【引证】
《说文》-馌,饷田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 、 《诗·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组词】
馌具、 馌田、 馌妇、 馌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