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0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00:59
夏令: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与夏季相关的活动、时间或规定。字面意思是指夏季的、属于夏季的。在日常生活中,它可能涉及到夏季的作息时间、活动安排或是特定的季节性规定。
“夏令”一词源自汉语,由“夏”和“令”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令”有命令、规定的意思,因此“夏令”最初可能指夏季的相关规定或命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指代与夏季相关的一切。
在**文化中,夏季常常与炎热、生长和活力联系在一起。夏令时制度在全球多个国家实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日光,节约能源。
“夏令”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悠长的假期和轻松的氛围。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童年夏令营或家庭度假的美好回忆。
个人经历中,夏令时调整可能会影响作息时间,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夏令营则是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的一部分,充满了乐趣和探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夏令的风,轻拂过金黄的麦田,带来了收获的预兆。”
在英语中,“夏令时”对应的是“Daylight Saving Time”,而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相应的表达,如法语中的“heure d'été”。
“夏令”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它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季节性的话题和情感。通过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词汇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