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5:37
复述: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重复或再次陈述某人的话或某段文字的内容,通常是为了确认理解无误、加深记忆或传达给其他人。
复述一词源于拉丁语“repetere”,意为“再次取”或“重复”。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repeat”,在法语中是“répéter”。随着语言的发展,复述逐渐被用于各种语境,强调信息的再次传递和确认。
在教育文化中,复述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技巧,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在社会交流中,复述有助于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减少误解。
复述可能带来一种确认和安心的感觉,因为它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然而,过度复述可能让人感到厌烦或缺乏新意。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复述技巧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例如,在讲解完一个复杂的概念后,我会让学生复述一遍,以确保他们真正理解了。
在诗歌中,复述可以用来创造回环的美感,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复述这句,心随诗行,夜深人静,思绪绵绵。”
复述可能让人联想到课堂上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或是会议中的人重复要点。视觉上,可能是黑板上的文字被反复书写;听觉上,可能是老师的声音在教室中回荡。
在不同语言中,复述的概念普遍存在,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日语中,复述可以用“繰り返す”(kurikaesu)来表达。
复述是一个在语言学习和交流中极为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确认信息,还促进了理解和记忆的深化。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复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沟通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述】
(形声。从辵(chuò),术声。本义:遵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述,循也。 、 《诗·邶风·日月》-报我不述。 、 《仪礼·少牢礼》-遂述命曰。 、 《书·五子之歌》-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组词】
述遵、 述旧、 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