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3:00
“恨入心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恨意深入骨髓,形容仇恨极深,难以消除。这个成语强调了恨意的强烈和持久,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无法释怀的深仇大恨。
在文学作品中,“恨入心髓”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深仇大恨,如家族恩怨、爱情背叛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讨论历史**或个人经历时,人们可能会使用它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法律,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极端的情感状态或法律纠纷。
同义词:
反义词:
“恨入心髓”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情感深度描述的传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很常见,反映了古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恨意往往与家族荣誉、个人尊严紧密相关。因此,“恨入心髓”这个成语在描述家族恩怨或个人遭遇时尤为常见。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表达极端的情感状态。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压抑。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法释怀的痛苦和仇恨,以及人们在面对这些情感时的无助和挣扎。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家族间的恩怨,那种恨入心髓的情感让人难以忘怀。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那些复杂的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恨入心髓,如夜深沉,无法消散的阴影,缠绕心头。”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选择一张描绘黑暗、压抑场景的图片,如乌云密布的天空或深邃的森林,来表达“恨入心髓”的视觉联想。在音乐方面,可能会选择一些低沉、悲伤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悲怆奏鸣曲,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te runs deep”或“deep-seated hatred”,虽然不如“恨入心髓”那样形象和深刻,但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深度。
“恨入心髓”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情感的深度和持久性。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极端的情感状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汉语中对情感描述的丰富性和细腻性。
1.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
2.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3.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4. 【髓】 (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