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6:50
“只鳞片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动物身上的鳞片和甲壳,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或不完整的痕迹。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物的不完整性或片段性,常用来形容信息、知识、历史等的零散或不全面。
在文学作品中,“只鳞片甲”常用来形容对历史或人物的描述不够全面,只触及了表面或部分。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了解的信息或知识不够全面,只是皮毛。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对古代文明或历史的研究只能触及到一些零星的证据或片段。
同义词:零星片段、皮毛、点滴、片段、零碎 反义词:全面、完整、详尽、系统、整体
“只鳞片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对动物身体部位的描述。在古代汉语中,鳞和甲分别指鱼类和龟类的保护层,后来逐渐引申为比喻事物的零星部分。这个成语的使用历史悠久,至今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只鳞片甲”常用来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在教育和社会交流中,人们往往追求对事物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因此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知识追求的一种态度。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信息或知识的不完整性。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可能会感到一种遗憾或不足,因为它揭示了无法触及事物全貌的局限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只鳞片甲”来形容自己对某个话题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在讨论某个复杂问题时,意识到自己只能提供一些零星的观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历史的河流中,我们只能拾起只鳞片甲, 每一块碎片,都是时间的泪珠,闪烁着过往的光华。”
视觉上,“只鳞片甲”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化石或遗迹,那些保存下来的碎片,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考古学家在挖掘现场的工具声,或是历史学家在研究古老文献时的沉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fragment of something”或“a piece of the puzzle”,都强调了事物的不完整性。不同文化中,对于事物片段性的认识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
“只鳞片甲”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事物了解的局限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的片段性和不完整性,并在交流中更加谨慎和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里的三篇信札体的论文,便是他的这类著作的只鳞片甲。
这里的三篇信札体的论文,便是他的这类著作的~。(鲁迅《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
1.
【只】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引证】
《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2.
【鳞】
(形声。从鱼,粦(lìn)声。本义:鱼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鳞,鱼甲也。 、 扬雄《羽猎赋》-鳞罗布烈。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鳞浪层层。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鳞爪飞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朱鳞大鬣。
【组词】
鳞爪、 鳞沦、 鳞接、 鳞萃
3.
【片】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组词】
唱片儿、 画片儿、 相片儿、 影片儿
4.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