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5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54:56
词汇“去暑”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消除或减轻暑热的行为或状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去暑”进行深入分析:
“去暑”字面意思是指去除暑热,即通过各种方式减轻或消除炎热天气带来的不适感。
“去暑”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其词源较为直接,由“去”和“暑”两个字组成,历史演变上没有特别复杂的变化,主要用于描述与暑热相关的活动或状态。
在*文化中,夏季的暑热是一个重要的生活话题,因此“去暑”相关的俗和方法非常丰富,如吃冰品、喝凉茶、使用扇子等。
提到“去暑”,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清凉、舒适的感觉,以及夏季的一些传统*俗,如端午节的粽子、夏至的凉面等。
在炎热的夏天,我常常会选择去游泳或喝冰镇饮料来去暑,这些活动不仅能带来身体上的清凉,也能让心情变得愉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去暑”:
炎炎夏日长,
绿荫下凉风扬。
一杯清茶去暑,
心静自然凉。
在不同文化中,“去暑”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会更多地使用空调或冷饮来应对暑热。
“去暑”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描述夏季生活和应对暑热的方法上非常实用。通过对“去暑”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夏季的生活惯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生动地使用这一词汇。
1.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
2.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