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0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06:29
喧阗(xuān tiá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形容声音嘈杂、喧闹。它通常用来描述人群聚集、声音杂乱无章的场景,如市场、节日庆典等地方的喧闹声。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喧阗”常用来营造热闹、繁忙的氛围,如描写市集、庙会等场景。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喧阗”来形容聚会、派对等场合的嘈杂声。 专业领域:在音乐或声学领域,“喧阗”可能用来描述复杂、多层次的声音环境。
同义词:嘈杂、喧哗、喧闹 反义词:宁静、寂静、安静
“喧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等,已有使用“喧”字来描述声音的例子。
在**传统文化中,“喧阗”常与热闹、喜庆的场合联系在一起,如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情感反应:“喧阗”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兴奋、热闹,但也可能让人感到疲惫或不适。 联想:联想到人群、热闹的场景,如市集、庆典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春节期间体验过喧阗的场景,人们欢聚一堂,鞭炮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诗歌: 喧阗市集人如潮, 笑语欢声满街飘。 红尘热闹非凡景, 岁月静好此中描。
视觉联想:联想到五彩缤纷的市集,人们穿梭其中,热闹非凡。 听觉联想:联想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叫卖声、欢笑声、音乐声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ustling”或“clamor”,用来描述繁忙、嘈杂的场景。
“喧阗”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热闹、繁忙的场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描述更加生动和具体。
1.
【喧】
(形声。从口,宣声。“宣”有“宣扬”义,也有表义作用。本义:声音大而嘈杂)。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喧,大语也。 、 陶潜《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北周·庚信《同州还》-上林催猎响,河桥争渡喧。 、 宋·王安石《金山寺》-夜风一何喧,大舶双橹。 、 陆游《喜雨》-蛙蛤徒自喧,蛟龙卧如蛰。
【组词】
喧议、 喧埃、 喧吓、 喧卑、 喧哄
2.
【阗】
(形声。从门,真声。本义:盛;大) 同本义。也作“阗阗”。
【引证】
《说文》-阗,盛貌。 、 黄遵宪《宫本鸭北索题晁山图》-怒涛泼地轰雷阗。
【组词】
阗阗
充满;填塞。
【引证】
《史记·汲郑列传》-宾客阗门。
【组词】
阗溢、 阗噎、 阗门、 阗拥、 阗塞、 阗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