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1:41
“不当人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行为或品质不符合做人的基本准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恶劣、不道德或极其不恰当。
“不当人子”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表达对不道德行为的批评。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因此“不当人子”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高度期望和规范。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道德、不正当的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的严厉批评和谴责。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的行为极其不道德或不恰当,我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的不满和批评。
在创作中,可以将“不当人子”融入到一个故事情节中,描述一个角色的恶劣行为,从而增强故事的道德批判色彩。
结合视觉元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其中一个人物的行为被周围人用“不当人子”这个成语来批评,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hameful behavior”或“disgraceful act”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不当人子”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道德批判功能,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期望,也体现了语言在表达道德观念中的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传达准确的意思和情感至关重要。
我们都是烟火邻居,遇着这样大事,理该效劳。却又还破费老师父,~。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天兵天将捉住,太上老君把他送入八卦炉炼了49天,可没有半点损伤,他拿出金箍棒杀到玉帝面前。玉帝立即请如来佛来。孙悟空要玉帝搬出天宫,否则就永无宁日,如来冷笑:“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为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