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7:50
“杀身成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完成正义的事业或维护高尚的道德原则。这个成语强调了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生命可以为了更高的道德或社会价值而牺牲。
在文学作品中,“杀身成义”常用来描述英雄人物为了国家、民族或某种理想而英勇牺牲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它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其他表达方式传达。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伦理学或军事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牺牲与道德责任的关系。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牺牲的动机和结果上有所不同,但都与生命的选择和道德判断有关。
“杀身成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特别是孟子的“舍生取义”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文学和历史叙述中,成为表达高尚道德和牺牲精神的重要词汇。
在**文化中,“杀身成义”常常与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个人道德和责任的重视,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个人生命可以为了更高的道德目标而牺牲的观念。
这个词汇常常引起人们对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敬仰。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为了正义和理想而奋斗。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直接面临“杀身成义”的情况较少,但这个词汇的精神内涵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杀身成义”来表达对英雄的赞美:
英雄志,杀身成义, 忠诚血,染红历史。 理想高,信念坚, 英魂永,照人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战士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激昂的进行曲,增强英雄主义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通过“martyrdom”(殉道)或“sacrifice for a cause”(为事业牺牲)等表达来体现。这些词汇虽然不完全等同于“杀身成义”,但都涉及为了更高的目标而牺牲个人的生命。
“杀身成义”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道德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应该考虑更高的道德和价值,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和理解复杂的道德和情感概念。
《晋书·阎缵传》;“假令如今,吕后必谓昌已反,夷其三族,则谁敢复为杀身成义者哉。”
模雄壮之烈,楷忠贞之操,~,临难如归,非大丈夫亦何能若此矣!
1.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