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5:19
词汇“垂哀”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表达深切的哀悼和悲伤之情。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垂哀”进行深入分析:
“垂哀”字面意思是指低下头表示哀悼,基本含义是表达对逝者或不幸**的深切哀悼和悲伤。
“垂哀”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垂”表示低下,“哀”表示悲伤。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垂涕而哀”的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垂哀”逐渐固定为表达深切哀悼的词汇。
在**文化中,对逝者的哀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礼仪。“垂哀”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怀念,是中华文化中哀悼文化的一部分。
“垂哀”一词给人以沉重、悲伤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葬礼、墓地等场景,以及亲人离世的痛苦和不舍。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亲人或朋友的去世,可能会使用“垂哀”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哀悼之情。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垂哀”来增强情感表达,如: “春风不解垂哀意,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urn”或“grieve”,但“垂哀”更强调外在的哀悼行为,而“mourn”和“grieve”更多指内心的悲伤。
“垂哀”是一个富含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生死的尊重和哀悼的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垂哀”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尊重。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