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3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31:32
“狂涛巨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极其汹涌澎湃的海浪。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海浪的巨大和猛烈,也可以比喻事物或情绪的激烈波动。
在文学作品中,“狂涛巨浪”常用来描绘海洋的壮阔和危险,如在描述海难或海上冒险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剧烈或不可控制的情况,如市场的剧烈波动或情绪的激烈爆发。在专业领域,如海洋学或气象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海洋气象现象。
同义词“惊涛骇浪”和“波涛汹涌”都强调了海浪的猛烈和不可控,但“惊涛骇浪”更多了一层惊恐的意味。反义词“风平浪静”和“波澜不惊”则描述了平静和稳定的状态。
“狂涛巨浪”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海洋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不仅用于描述自然现象,也逐渐被用于比喻各种剧烈的变化和情绪。
在**文化中,海洋常常被视为力量和未知的象征。因此,“狂涛巨浪”不仅描述了海洋的物理特性,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恐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震撼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海上旅行中亲眼目睹了狂涛巨浪,那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威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狂涛巨浪下,心海翻腾,思绪如潮,涌向无垠的夜空。”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到汹涌的海浪冲击着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到交响乐中激昂的乐章,象征着狂涛巨浪的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ging storm”或“furious waves”,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强烈和不可控的意象。
“狂涛巨浪”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传达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象。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欣赏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和深远影响。
巴金《废园外·长夜》“先前那里面有的是狂涛巨浪,现在却是一阵炙骨熬心的烈火。”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为了迎合这种文学的~,有许多文学单位和报刊杂志,纷纷办起了什么‘文学讲座’……”
1.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2.
【涛】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涛,大波也。 、 《后汉书·班彪传上》-扬波涛于碣石。 、 《汉书·扬雄传上》-何必湘渊与涛濑? 、 《文选·张衡·思玄赋》-水泫沄而涌涛。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怒涛排壑。
【组词】
涛水、 涛雪、 涛雷、 涛波
3.
【巨】
(象形。金文字形,是“矩”的本字,象人持矩形。本义:画直角方形用的工具)。
同本义 同: 矩
【引证】
《说文》-巨,规巨也。 、 《礼记·大学》-是以君子有挈巨之道也。 、 《管子·宙合》-成功之术,必有巨矱。
【组词】
巨矱
4.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