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1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5:15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类。该病毒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恐水症(hydrophobia)、狂躁、瘫痪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狂犬病”一词源自拉丁语“rabies”,意为“疯狂”。在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狂犬病是由狗的疯狂引起的,因此得名。
在许多文化中,狂犬病与恐惧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在一些地区,人们对狂犬病有深刻的恐惧,因为它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提到狂犬病,人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不安,因为它与死亡和痛苦有关。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人们对动物咬伤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在我的家乡,有一次社区组织了一次免费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活动,以提高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预防。
诗歌: 狂犬病,疯狂的使者, 潜伏在黑暗的角落, 一旦咬噬,恐惧蔓延, 生命的终结,无声的哀歌。
视觉:想象一只狂躁的狗,眼神疯狂,口水滴落,周围是紧张的人群。 听觉:听到狗的狂吠声,伴随着人们的尖叫和呼救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西班牙语的“rabia”和法语的“rage”,都与“狂犬病”有关,反映了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狂犬病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一种致命的疾病,还与恐惧、疯狂和死亡等情感紧密相连。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狂犬病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2.
【犬】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引证】
《说文》-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 《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礼记·月令》-食麻与犬。 、 《洪范五行传》-时则有犬祸。 、 《聊斋志异·狼三则》-犬坐于前。
【组词】
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 犬马、 犬人、 犬服
3.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