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4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43:59
景从: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意指像影子一样跟随,比喻紧密跟随或依附。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顺从。
文学: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如《史记》、《汉书》等,景从常用来描述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追随。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可能在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书籍中偶尔出现。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古代政治学的研究中,景从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君臣关系。
同义词:追随、依附、顺从 反义词:独立、反抗、背离
词源:景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景从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和忠诚观念。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判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的人。
情感反应:景从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忠诚和顺从,也可能引发对现代社会独立性和个性的思考。 联想:景从可能让人想到影子,联想到紧密跟随和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历史学*中,我曾遇到景从这个词汇,用来分析古代君臣关系,这让我对古代社会的忠诚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如影随形,景从于君,
忠诚之心,千古传颂。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一个古代臣子紧随君主的画面,如同影子一般。 听觉联想:在古代宫廷剧中,可能会有描述臣子景从君主的旁白或对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ollow like a shadow" 或 "be in someone's shadow",但这些表达更多强调的是跟随和依赖,而不是忠诚和顺从。
景从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忠诚观念和君臣关系。在学和理解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古代文化的特点和现代社会的差异。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它丰富了我们对汉语词汇和文化的理解。
1.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