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5:19
词汇“景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景”通常指景色、景象,而“刻”可以指雕刻、时刻等。将两者结合,“景刻”可能指的是对景色的雕刻或记录,或者是在某个特定时刻的景象。
由于“景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景”和“刻”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对场景的深刻描绘或记录。
在某些文化或艺术领域,“景刻”可能被用来强调对自然或人工景观的艺术处理,体现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参观过某个艺术展览,看到艺术家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可能会使用“景刻”来形容这种艺术表达。
晨曦微露,景刻山川,
笔下生辉,画中仙。
一抹轻云,一缕风,
景刻时光,永流传。
由于“景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表达方式,用于描述对场景的细腻描绘或记录。
通过对“景刻”这个词汇的分析,可以发现它在特定语境中用于表达对场景的细腻描绘或记录。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艺术和文学领域中,它可以用来强调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性和艺术性。
1.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
2.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