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1:59
普遍性(Universality)指的是某事物或现象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或普遍存在的特性。它强调的是一种无例外的、广泛适用的性质,通常与普遍规律、普遍原则或普遍现象相关联。
普遍性一词源自拉丁语“universalis”,意为“属于或涉及整个宇宙的”。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它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适用于所有情况或所有人的特性。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普遍性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哲学中,普遍性常与普遍主义(Universalism)联系在一起,强调普遍适用的道德和价值观。而在东方哲学中,普遍性可能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相联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普遍性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宏大、包容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超越个体、触及人类共同经验的主题,如爱、和平、正义等。这种联想有助于构建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思考和表达。
在个人生活中,普遍性的概念帮助我理解那些跨越文化和个人差异的共同问题和挑战。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意识到某些情感和需求的普遍性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互动。
诗歌:
在时间的河流中,
普遍性的主题,
如爱与死亡,
跨越文化的界限,
触动每一颗心。
视觉:想象一幅描绘不同文化、不同肤色的人们手拉手的画面,这体现了普遍性的概念,即尽管存在差异,但人类共享某些基本的情感和需求。
听觉:一首融合不同文化音乐元素的歌曲,如非洲鼓点、亚洲乐器和西方旋律的结合,可以传达普遍性的概念,即音乐作为一种普遍语言,能够跨越文化界限,引起共鸣。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普遍性的概念通常有对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universality”,法语中的“universalité”,中文中的“普遍性”。尽管词汇不同,但它们都指向那些适用于所有情况或所有人的特性。
普遍性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理解那些跨越个体和文化差异的共同主题和规律,增强了我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普遍性在构建人类共同经验和价值观中的作用。
1.
【普】
(会意兼形声。小篆字形,从日,从并。“并”亦可以看作声。“普”是二人并排站着。本义:日无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注:“日无光,则近远皆同。”-普,日无色也。
2.
【遍】
(形声。本义:走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徧,徧也。 、 《虞书》-徧于群神。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 《陈州粜米》-遍衙门告不成。
泛指普遍。
【引证】
《诗·邶风·北门》-室人交徧摧我。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组词】
满山遍野;遍窥、 遍体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