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1:4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1:40:37
“不私其利”字面意思是指不将利益据为己有,不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上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
在文学作品中,“不私其利”常用来形容那些高尚的人物,他们为了更大的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利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无私行为或批评那些过于自私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伦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公平分配和道德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无私”强调没有私心,“舍己为人”强调牺牲个人利益去帮助他人。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他人的忽视。
“不私其利”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源自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义”,强调个人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不应只追求个人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意义——不自私地追求利益——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不私其利”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强调个人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倡导公平正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行为。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利益时,能够考虑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做出更有道德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不私其利,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学生,这种行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无私奉献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深邃中,星光不私其利,照亮了旅人的归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志愿者在灾难中救助受灾群众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温暖、鼓舞人心的旋律,如《We Are the World》。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lflessness”或“altruism”,它们都强调了不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关注他人的福祉。
“不私其利”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我学会了在面对利益时,如何做出更有道德和责任感的选择。
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私】
(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