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1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11:49
词汇“恨穷发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古雅或文学性的表达。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恨穷发极”字面意思是指对贫穷的极度憎恨或不满。其中,“恨”表示憎恨,“穷”指贫穷,“发极”可能意味着达到极点或极限。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雅,它可能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表达对贫穷状态的深刻不满或憎恨。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经济问题或历史文学时可能会被提及。
由于“恨穷发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在特定语境下创造的表达,用以强调对贫穷的极端情感。
在古代社会,贫穷往往与不幸、苦难联系在一起,因此“恨穷发极”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贫穷的普遍态度。在现代社会,虽然贫穷仍然是一个问题,但人们对贫穷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公、贫困问题的深思,以及对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的同情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问题或历史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恨穷发极”来描绘一个角色对贫穷的极端情感,从而增强作品的情感深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贫困生活的画面,如破旧的房屋、衣衫褴褛的人们,这样的图像可能与“恨穷发极”的情感相呼应。
在不同文化中,对贫穷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恨穷发极”这样的表达可能在某些文化中找到类似的情感表达。
“恨穷发极”作为一个古雅的表达,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们对贫穷的深刻情感。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增强对社会问题的理解。
他忍无可忍,终于~。
1.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
2.
【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穷,极也。 、 《小尔雅·广诂》-穷,竟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 、 《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赤水穷焉。 、 《吕氏春秋·下贤》-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乐亦无穷。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理屈词穷。
【组词】
穷形尽致、 穷师远讨、 穷兵屯戍、 无穷、 穷了、 穷生
3.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4.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