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9:24
牙印:字面意思是指牙齿在物体表面留下的痕迹或印记。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由于咬合动作在食物、人体或其他物体上留下的齿痕。
牙印的词源直接来源于“牙”和“印”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牙”指牙齿,“印”指痕迹或标记。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牙印”。
在某些文化中,牙印可能与亲密行为或标记所有权有关。例如,在一些部落文化中,咬痕可能被用作一种标记或象征。
牙印可能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从疼痛和不适到亲密和归属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动物的原始本能或人类的亲密行为。
个人经历中,牙印可能与童年时的宠物咬伤或亲密关系中的小争执有关。
在诗歌中,牙印可以被用作一种隐喻,代表深刻的情感印记或无法磨灭的记忆:
你的牙印,深深烙在我的心上,
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永不消逝。
牙印可能让人联想到咬合的声音或看到实际的齿痕图片,这些都能增强对词汇的直观理解。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bite mark”,德语中的“Beißspur”,都指代类似的痕迹,但其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牙印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物理痕迹,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2.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