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0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03:56
“拙浅”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拙”和“浅”。字面意思分别是“笨拙”和“浅*”。结合起来,“拙浅”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见解、技艺或作品缺乏深度和技巧,显得简单、粗糙或不成熟。
在文学作品中,“拙浅”可能用来形容作者的自谦之词,表示自己的作品不够精致或深刻。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观点或行为缺乏深度或智慧。在专业领域,如艺术或学术界,“拙浅”可能用来评价作品或论文的质量不高。
同义词“浅*”强调缺乏深度和内涵,而“粗糙”则更多指技艺上的不精细。反义词“深刻”表示见解或作品有深度和内涵,“精致”则指技艺上的精细和完美。
“拙”和“浅”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其基本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词的组合“拙浅”也逐渐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文学和批评领域。
在**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拙浅”常被用作自谦之词。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这个词可以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避免过于自夸。
“拙浅”这个词给人一种不太积极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够专业或不够认真。然而,在某些情境下,如表达自谦时,它也可以传达出一种真诚和谦逊的情感。
在学术写作中,我曾使用“拙浅”来形容自己的论文,表达了对作品质量的不满意和对他人指导的渴望。
在诗歌中,可以将“拙浅”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如:“拙浅的笔触,绘不出山川的壮丽,却能捕捉到一抹晨曦的温柔。”
视觉上,“拙浅”可能让人联想到简单粗糙的线条或色彩,不够细腻。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不够流畅或不够悦耳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aive”或“superficial”,它们也用来形容缺乏深度或技巧的事物。
“拙浅”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用于描述事物的质量,还反映了*人谦虚的美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拙浅”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浅】
流水声
【组词】
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