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1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10:56
“源殊派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源头不同,派别各异”。它用来形容事物的起源、来源或背景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类别或派别。这个成语强调了多样性和差异性。
在文学作品中,“源殊派异”常用于描述人物、思想、艺术风格等的多样性。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或事物会有不同的表现或结果。在专业领域,如哲学、艺术史或社会学中,这个词汇可以帮助分析不同学派或流派的形成原因。
“源殊派异”这个成语的形成基于对事物多样性的观察和总结。在古代汉语中,“源”指源头,“殊”指不同,“派”指派别,“异”指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差异和多样性。
在**文化中,强调“和而不同”的观念,即在保持多样性的同时追求和谐。因此,“源殊派异”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点。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开放和包容。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世界,每个人和事物都有其独特之处,这种多样性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用“源殊派异”来解释为什么不同的团队或个人在面对相同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源殊派异,花开各色, 世间万象,皆有其格。 心怀包容,共赏繁华, 和而不同,美哉天下。”
想象一幅画,画中有各种不同风格和颜色的花朵,每朵花都代表一个不同的“源”和“派”。音乐上,可以是一首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的曲子,每种风格都代表一个不同的“源”和“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强调多样性的重要性。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西班牙语的“cada maestrillo tiene su librillo”,意为每个大师都有自己的书,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风格。
通过对“源殊派异”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多样性的价值和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和理解差异,也提醒我在面对不同观点和方法时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高我的表达能力。
1.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
2.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3.
【派】
英文pass的音译
【组词】
派司
4.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