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57:19
“拙政”一词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指政治上的不熟练或不擅长。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政务或政治事务时的笨拙或不成熟。
在文学作品中,“拙政”可能被用来讽刺或批评某些官员的无能或腐败。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管理或决策方面的不足。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公共管理,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评估政治领导者的能力。
“拙政”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拙”意味着笨拙或不熟练,“政”指的是政治或政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拙政”常常与政治腐败和不作为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公众对政治清廉和高效治理的期望。这个词在社会批评和政治评论中经常出现,用以表达对政府或官员的不满。
“拙政”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无能、混乱和不负责任。它可能引发对政治体系的不信任和对更好治理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个社区项目中遇到拙政的问题,项目负责人缺乏有效的管理技巧,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拙政”:
拙政如风中残烛,
摇曳不定,终将熄灭。
民众的希望,
在无能的手中凋零。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笨拙的官员在混乱的办公室中试图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背景音乐是沉重而缓慢的,反映出场景的压抑和无序。
在英语中,“拙政”可以对应为“inept governance”或“maladministration”,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用于描述政治上的无能或不称职。
通过对“拙政”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政治无能和不负责任方面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分析政治现象时也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了解“拙政”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并在语言学中丰富我的词汇库。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