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4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47:43
拙直: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拙”意味着笨拙、不灵巧,而“直”则表示直接、坦率。结合起来,“拙直”通常形容一个人性格直率、不圆滑,有时也带有一点笨拙的意味。
“拙直”这个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拙直”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诚实和正直的价值观中。然而,在现代社会,过于拙直可能被视为缺乏社交技巧,不利于职场或人际关系的发展。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它代表了诚实和直率,这是值得赞赏的品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暗示了某种社交上的不足,这可能会引起一些担忧或同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的性格非常拙直,虽然他的直率有时让人感到不舒服,但他的真诚和努力工作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拙直”:
拙直的心灵,不染尘埃,
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纯真。
视觉上,“拙直”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穿着简单、表情真诚的人;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人想到一个声音坚定、语调直接的说话方式。
在英语中,“拙直”可能对应于“blunt”或“straightforward”,但这些词在英语文化中的使用可能更加中性,不一定带有笨拙的意味。
“拙直”这个词在描述人的性格时,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它所处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