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1:15
停滞:指事物发展或**过程中停止不前,没有进展或变化。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经济、社会、个人成长等方面的静止状态。
“停滞”一词源于拉丁语“stagnare”,意为“使停滞”。在英语中,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最初用来描述水的静止状态,后来扩展到描述各种形式的静止或不活动状态。
在现代社会,“停滞”常常与经济危机、政治僵局或个人发展的瓶颈相关联。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持续进步和变化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停滞”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挫败、失望和无力感。它可能引发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职业发展的停滞期,那段时间感觉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明显的进步,这种感觉让人沮丧但也激发了我寻找新方法和机会的动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停滞”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如“湖面如镜,时间在此停滞,倒映着天空的蓝与云的白。”
在不同语言中,“停滞”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在西班牙语中,“estancamiento”同样指停滞或不流动的状态。
“停滞”这个词在描述静止或不进展的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专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扮演着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各种停滞状态,从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加丰富和精确。
1.
【停】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 、 《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潢汙行潦之水。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声停欲语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余亦停弗上。 、 清·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
【组词】
停床、 停市、 停刑、 停步
2.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