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2:0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2:05:45
停滞不前的字面意思是指事物停止发展或进步,没有向前推进。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过程中遇到阻碍,导致无法继续前进或取得进展。
“停滞不前”由“停滞”和“不前”两个词组成。“停滞”源自古代汉语,意指水流停止,引申为事物停止发展。“不前”则直接表示不向前移动。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描述发展受阻的情境中。
在现代社会,“停滞不前”常用来批评政策或决策的无效性,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或社会改革方面。它反映了人们对持续进步和发展的期望,以及对停滞状态的不满。
这个词组通常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挫败、失望和无助。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他们感到沮丧和无力改变现状。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工作项目停滞不前的情况,这让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挫败。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词组所传达的情感和困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流,停滞不前,心中的梦想,何时能展翅飞翔?”
视觉上,“停滞不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条干涸的河流,河床上的石头暴露无遗,没有生命的迹象。听觉上,可能是一段单调重复的音乐,没有变化和进展。
在英语中,“stagnant”和“stalled”可以对应“停滞不前”。“Stagnant”强调的是缺乏活动或发展,“stalled”则指进程被中断或停止。
“停滞不前”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组,它不仅描述了事物停止发展的状态,还传达了与之相关的情感和期望。在我个人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个词组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况和情感,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凡百学问,莫不发源于上右,而或则逐渐发达,或则停滞不前,彼停滞焉者,必有为之阻力者也。
社会是发展的、进步的,决不会~,或者倒退。
1.
【停】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 、 《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潢汙行潦之水。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声停欲语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余亦停弗上。 、 清·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
【组词】
停床、 停市、 停刑、 停步
2.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