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5:38
停歇:指停止活动或休息,通常用来描述暂时中断正在进行的事情,以便恢复体力或精神。
“停歇”由“停”和“歇”两个字组成,“停”指停止,“歇”指休息。在古代汉语中,“歇”已有休息的含义,而“停歇”作为一个词组,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停歇”常与自然和谐、生活节奏的调整相关联。例如,传统的农耕文化中,农民会在农忙季节后停歇,享受收获的喜悦。
“停歇”给人以宁静、放松的感觉,联想至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生活的平衡。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适时停下脚步,享受片刻的宁静。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在紧张的工作后选择停歇,无论是短暂的散步还是静坐冥想,都能帮助我恢复精力,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诗歌:
在繁忙的都市中,
我寻找一片停歇的净土,
让心灵得以安宁,
在静谧的夜里,
听风吟唱,
看星辰闪烁。
视觉:想象一片宁静的森林,鸟儿在树枝上停歇,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听觉:想象一段轻柔的音乐,中间有一段短暂的停歇,随后旋律缓缓继续。
在英语中,“停歇”可以对应为“pause”或“rest”,虽然含义相近,但“pause”更侧重于短暂的中断,而“rest”则更强调休息。
“停歇”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词汇,它不仅指示物理上的休息,也象征着精神上的放松和生活的平衡。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理解和运用“停歇”的概念,对于维护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停】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 、 《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潢汙行潦之水。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声停欲语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余亦停弗上。 、 清·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
【组词】
停床、 停市、 停刑、 停步
2.
【歇】
(形声。从欠。曷(hé)声。歇息与出气有关,故从“欠”。本义:休息)。
同本义(侧重于放松身体的紧张状态以消除疲劳)。
【引证】
《说文》-歇,息也。 、 唐·白居易《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红楼梦》-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环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
【组词】
歇泊、 歇子、 歇午、 歇夏、 歇晚、 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