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5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56:38
“了如指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了解得像手掌一样清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或某个领域非常熟悉,了解得非常透彻,就像自己手掌的纹路一样清晰可见。
在文学作品中,“了如指掌”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对某个复杂情节或秘密的掌握程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个话题或领域的深入了解。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法律或技术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专家对其专业知识的精通程度。
同义词:
反义词:
“了如指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事物了解程度的比喻。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作为固定成语,其使用更为广泛是在近现代。
在*文化中,强调对事物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是一种美德。因此,“了如指掌”这个成语在鼓励人们深入学和研究的同时,也体现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肯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专业、精通和自信。它鼓励人们在学*和工作中追求深入和透彻的理解。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对市场动态了如指掌的同事,他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对团队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下,世界了如指掌,每一笔都是深思熟虑的痕迹。”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掌,试图从中读出世界的秘密。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详细解释某件事情时的自信和流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now something like the back of one's hand”,意思是对某事物非常熟悉,就像熟悉自己手的背面一样。
“了如指掌”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也鼓励人们在各个领域追求深入和透彻的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传达对事物深入了解的意愿和能力。
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只这一相形之下,美丑高低,便~了。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1. 【了】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4.
【掌】
本义:手掌,手心。
【引证】
《说文》-掌,手中也。 、 《论语·八佾》-指其掌。 、 枚乘《谏吴王书》-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组词】
掌上、 掌上观纹、 掌文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引证】
《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