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1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13:30
“当行本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按照本来的颜色行事”,基本含义是指做事要符合自己的本性或事物的本质,不矫揉造作,不伪装。
在文学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性格的真实和直率,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就被描述为“当行本色”。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劝告他人做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个体或组织应该保持其核心价值观和特性。
同义词:本色出演、本色行事、真实不虚 反义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虚伪做作
“当行本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真实性和自然性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行为,也扩展到了企业管理和文化传承等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和“自然之道”,“当行本色”正是这种文化理念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倡导真实性和诚信,反对虚假和伪装。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真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它鼓励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本色,这种坚持往往能激发人们的共鸣和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鼓励我们“当行本色”,不要为了迎合考试而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种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当行本色,不染尘埃,心如明镜,映照世间。”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溪流或纯净的天空;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或风声,这些都是自然和真实的象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 true to oneself”或“stay true to one's natur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都是强调保持真实和本性。
“当行本色”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真实和自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本色。
禅道在妙语,诗道亦然。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1.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3.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