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0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02:29
当耳旁风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某人的话或建议当作耳边吹过的风,即不予理会或不放在心上。基本含义是指对别人的话或建议漠不关心,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某人固执己见,不听他人劝告。在口语中,它常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某人言论的不在意或不认同。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用语而非专业术语。
同义词: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反义词:洗耳恭听、认真听取、重视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例如“置若罔闻”强调的是完全不理会,而“当耳旁风”则更多地强调的是不放在心上。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即风从耳旁吹过,不留痕迹。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主要用于表达对他人言论的不重视。
在**文化中,尊重长辈和听取他人意见是一种传统美德。因此,“当耳旁风”这个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和职场环境中。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固执、不合作和缺乏尊重。在表达中,它常用于批评或描述某人的不良行为。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朋友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我当时因为固执而当耳旁风,后来确实后悔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忠告如春风,我却当耳旁风,直到寒冬来临,方知温暖珍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风中,风从耳旁吹过,但他却无动于衷。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声和某人的劝告声,但主角却置若罔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turn a deaf ear to”,意思是对某人的话充耳不闻,与“当耳旁风”有相似的含义。
“当耳旁风”这个词汇在表达对他人言论的不重视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意识到在沟通中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提升沟通效果至关重要。
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
1.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3.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4.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