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4:32
词汇“动劲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尤其是在北京话中较为常见。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动劲儿”进行深入分析。
“动劲儿”字面意思是指动作的力量或活力,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动作有力、有活力,或者形容某种活动、**充满活力和动力。
“动劲儿”是由“动”和“劲儿”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动”表示动作,“劲儿”表示力量或活力。这个词在北方方言中逐渐形成,并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
在**北方文化中,人们崇尚力量和活力,因此“动劲儿”这个词在北方社会中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常用来赞美和鼓励。
“动劲儿”这个词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充满活力和动力的场景,如**员在赛场上的拼搏,或者年轻人在工作中的热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动劲儿”来形容一个朋友在聚会中的活跃表现,或者形容自己在**时的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动劲儿足,少年心事逐梦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充满活力的**员在赛场上奔跑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节奏感强烈的摇滚乐,充满动感和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ergy”或“vigor”,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用法上与“动劲儿”有所不同。
“动劲儿”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能够生动地传达出活力和动力的意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方言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地道。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劲】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劲,彊也。 、 《字林》-劲,强也。 、 《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 《战国策·宋策》-夫梁兵劲而权重。 、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 、 《淮南子·说林》-弓先调而后求劲。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塞。 、 《战国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此劲敌也。
【组词】
刚劲;劲弩、 劲酒、 劲节、 劲武、 劲猛、 劲兵、 劲卒、 劲勇、 劲锐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