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1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14:42
涓滴归公: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细小的水流最终都汇入公共的水库”,比喻个人或集体的微小贡献最终都汇集到公共利益中。它强调了集体主义精神和个人对集体的贡献。
在文学作品中,涓滴归公常用来形容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在描述社区志愿者、慈善活动等场合。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赞扬某人的无私行为或鼓励人们为公共利益做出贡献。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中,它可能用来描述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同义词: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积沙成塔 反义词:独善其身、自私自利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反映了涓滴归公所强调的集体主义和个人贡献的对比。
涓滴归公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公共利益优先的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在日常交流和专业讨论中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涓滴归公**强调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奉献”和“共享”相契合。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涓滴归公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看到自己的小贡献也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这种联想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一个社区清洁活动,每个人的努力虽然微小,但正如涓滴归公所表达的,我们的共同努力使社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涓滴归公,细流汇海, 微光聚星,共照人间。
想象一幅画面:细小的水流缓缓流入一个巨大的水库,水面上反射着阳光,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象征着细小但持续的贡献。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ny drops make a shower”,虽然不如涓滴归公那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也表达了类似的集体主义精神。
涓滴归公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每个人的小贡献都是宝贵的,都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然必~,撙节动用,始得实济。
1.
【涓】
(形声。从水,肙(yuān)声。本义:细小的水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涓,小流也。 、 木华《海赋》-涓流泱瀼。 、 郭璞《江赋》-商攉涓浍。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
【组词】
涓浍、 涓浅、 涓细、 涓尘
2.
【滴】
(形声。从水,啇(dí)声。本义: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滴,水注也。 、 《列子·力命》-若何滴滴。 、 唐·杜甫《发同谷县》-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组词】
滴沥、 滴溜、 滴水、 滴溜当啷
水点;点点下落的液体 。如:水滴;雨滴。也用以形容像水滴那样圆的物体。如:滴子(垂珠)。
3. 【归】
4.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