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5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55:16
“中榜”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科举考试或其他选拔性考试中被录取或列入榜单。在古代**,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考生如果通过考试并被列入榜单,就意味着获得了官职或进一步晋升的机会。
“中榜”一词源于古代科举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各种选拔性考试中。在现代,虽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中榜”一词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考试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中榜”象征着个人的努力和才华得到认可,是社会地位提升的标志。在现代社会,虽然考试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但“中榜”依然承载着成功和荣誉的象征意义。
“中榜”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喜悦和自豪,因为它代表着辛勤努力得到了回报。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古代士子的苦读和现代学生的备考场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亲眼见证朋友在高考中榜后的喜悦,那种从紧张到放松再到兴奋的情绪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中榜”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中榜”:
寒窗苦读十余载,
一朝中榜喜盈门。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视觉上,“中榜”可能让人联想到红色的榜单和欢庆的人群;听觉上,可能会想到鞭炮声和欢呼声。
在英语中,“中榜”可以对应为“pass the exam”或“get accepted”,但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与**的科举制度不同。
“中榜”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其象征成功和荣誉的作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中榜”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汉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榜】
船桨。
【引证】
《楚辞·涉江》。”-齐吴榜以击汰。
船。
【引证】
《广雅》-榜,船也。 、 李贺《歌诗篇》-催榜渡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