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10:22
“狼狈万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处境非常困难,窘迫到了极点。其中,“狼狈”指的是狼和狈两种动物,传说中它们相互依赖才能行走,因此“狼狈”常用来形容人处境困难,行动不便;“万状”则表示情况极其复杂或糟糕。
“狼狈”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指狼和狈两种动物相互依赖的特性。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困境。而“万状”则是用来加强语气的修饰词,表示情况极其复杂或糟糕。
在**文化中,狼狈万状常被用来形容人在逆境中的无助和窘迫,反映了人们对困境的普遍认知和同情。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或嘲笑,联想可能是一个人在困境中挣扎的画面,或是某种尴尬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朋友在某个场合表现得非常尴尬或困难,我可能会用“狼狈万状”来形容他们的处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孤独的旅人狼狈万状,星光下,他的影子拉得长长。”
想象一个电影场景,主角在暴雨中迷失方向,浑身湿透,狼狈万状地寻找避难所,背景音乐是紧张的弦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a pickle”或“in a tight spo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困境和窘迫的情感。
“狼狈万状”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在困境中的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太上因暑热成病,狼狈万状。
碗碟之类撞将上去,一一反弹出来,但汁水淋漓,不免~。
1.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
2. 【狈】 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