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5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58:04
生疏:指对某事物不熟悉、不了解,或者与某人关系不亲密、不熟悉。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生活上的疏远”或“知识上的陌生”。
生疏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生”和“疏”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不熟悉”和“疏远”。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单独使用,后来结合成词,表示对某事物的不熟悉或与某人的疏远。
在**文化中,生疏有时被视为一种负面状态,特别是在人际关系中,长期的生疏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在职业环境中,生疏可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培训和适应时间。
生疏这个词给人一种距离感和不安全感。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一种想要接近和了解的冲动,以消除这种不熟悉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某项技能而感到生疏,比如英语口语。通过定期的练*和交流,我逐渐恢复了熟练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生疏”:
岁月如梭,技艺生疏,
琴键上,指尖的记忆模糊。
重拾旧梦,音符跳跃,
在旋律中,找回失落的熟悉。
生疏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张布满灰尘的旧照片,或者是一段模糊不清的录音,这些都是时间和距离带来的陌生感。
在英语中,与“生疏”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unfamiliar”或“out of practice”。在不同的文化中,对生疏的感受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生疏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可以用来描述知识、技能或人际关系的状态。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