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2:4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40:42
冰消云散 的字面意思是冰块融化,云彩散开。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喻疑虑、困难或不愉快的事情完全消除。
冰消云散 的词源较为直观,由“冰消”和“云散”两个自然现象的词汇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看作是冰消云散的另一种表达。
在**文化中,冰消云散常用来形容困境或不愉快的事情的消散,与“否极泰来”、“柳暗花明”等成语有相似的寓意,都表达了困境之后的转机和希望。
冰消云散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轻松和愉悦的,因为它象征着问题的解决和困境的结束。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春天的到来,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的景象。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遇到困难或不愉快的事情得到解决时,我常常会用“冰消云散”来形容这种感觉,它帮助我表达了一种彻底解脱和重获新生的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来,冰雪皆消散, 云开见日明,心境自宽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春天的画面,冰雪融化,云彩散开,阳光明媚。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快的春日乐曲,如德彪西的《春》,来增强这种冰消云散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disappear into thin air”或“vanish without a tra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事物完全消失的含义。
冰消云散 是一个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困境解决和问题消散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我看当时的情况,好像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冰消云散了。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3.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4.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