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2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28:21
“无恶不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做任何坏事”,但实际上它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做尽了所有的坏事,形容其行为极其恶劣,没有任何道德底线。
“无恶不作”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和法律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被更为具体的描述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无恶不作”这样的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极端恶行的谴责和警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严重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厌恶和恐惧。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毫无底线、残忍无情的行为,可能会引发对正义和道德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我听说或读到的恶行,以此来表达我对这些行为的强烈反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黑暗的角落,无恶不作的影子悄然游走,吞噬着每一丝光明。”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森的场景,如夜晚的森林或废弃的建筑物。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风声、尖叫声或警笛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mmit all sorts of evil”或“do every imaginable wrong”,但这些表达没有“无恶不作”这样的成语所具有的文化深度和历史背景。
“无恶不作”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极端恶行的词汇,它还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对道德和法律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并加深对文化传统的认识。
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在北京杀人放火,~。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