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4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49:47
“无怪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难怪”或“不足为奇”。它用来表示对某件事情的发生或某种情况的存在感到理解或不惊讶,因为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或合理的解释。
在文学作品中,“无怪乎”常用于表达对故事情节发展的理解,增强叙述的连贯性。在口语交流中,它用于表达对日常**的看法,显示对话者的洞察力。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科学讨论中,它可能用于强调某种现象的必然性。
“无怪乎”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反映了汉语表达中对因果关系的重视。
在**文化中,“无怪乎”体现了对事物内在逻辑的尊重和理解,强调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世界。
使用“无怪乎”时,常带有一种释然或理解的情感,它帮助人们在认知上接受某种既定事实。
在日常生活中,当朋友分享他们的成功故事时,我可能会说:“无怪乎你做得这么好,你一直都很努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无怪乎花儿如此艳丽,因为春风已至,万物复苏。”
想象一片宁静的湖面,微风吹过,湖面泛起涟漪。背景音乐是轻柔的钢琴曲,这时,“无怪乎”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在英语中,“no wonder”或“not surprising”可以对应“无怪乎”,它们在表达理解和接受某种情况时具有相似的语用功能。
“无怪乎”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帮助我们在语言表达中传达对事物内在逻辑的理解和接受。在学*汉语和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掌握这类词汇对于准确表达思想和情感至关重要。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怪】
(形声。从心,圣(kù)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怪,异也。 、 《论衡·自纪》-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 《书·禹贡》-铅松怪石。 、 《山海经·中山经》-苟床之山多怪石。 、 《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见怪物 、 《周礼·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 、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 魏学洢《核舟记》-嘻,技亦灵怪矣哉! 、 《水经注·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 《聊斋志异·促织》-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组词】
怪伟、 怪物相、 怪迂、 怪谲
妖精,鬼物。
【引证】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博物志》-土之怪为獖羊。 、 《西游记》-山高必有怪。
【组词】
鬼怪;妖怪;精怪;神怪、 魔怪
3. 【乎】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