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1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9:57
“三娘子”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女性的称呼,可能来源于古代对女性的一种称谓,尤其是在家庭或社会中排行第三的女性。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排行第三的女子”。
“三娘子”的词源可能直接来源于对家中排行第三的女性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有所减少,但在某些地区或文化中仍然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成员的排行往往有特定的称谓,如“大娘子”、“二娘子”等。这些称谓反映了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特点。
提到“三娘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柔、贤惠或是某种特定的家庭角色。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亲切和传统的情感色彩。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家中确实有排行第三的女性长辈,可能会直接使用这个称谓来称呼她,体现了家庭中的亲密和传统。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将“三娘子”作为一个角色的名字,赋予她特定的性格和故事背景,增加作品的文化深度。
提到“三娘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装剧中的女性角色,穿着传统的服饰,行走在古朴的街道上,这样的画面可能会伴随着古典音乐的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娘子”的词汇,但类似的排行称谓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如英语中的“Third Sister”。
“三娘子”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中文中对家庭成员称谓的细致和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社会结构。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娘】
(形声。从女,良声。本义:对妇女的泛称,多指少女)。
同本义。
【引证】
古乐府《子夜歌》-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
【组词】
渔娘;厨娘;婆娘;老板娘;娘行、 娘们、 娘娘庙、 娘子关、 新娘;姑娘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1. 【娘子】 妻子;尊称中青年妇女(多见于早期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