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4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44:13
词汇“披麻带索”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丧葬俗,用来形容极度悲痛或哀悼的状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披麻带索”字面意思是指穿着麻布衣服,腰间系着绳索。在古代,这是丧服的一种形式,表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悲痛。
“披麻带索”源自古代的丧葬*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极度悲痛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丧葬俗非常重视,披麻带索是表达对逝者尊重和哀悼的一种方式。这种*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死亡和哀悼的重视。
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悲伤、哀痛和沉重的心情。它唤起对失去亲人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描述某人因重大损失而极度悲伤时,可以恰当地运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披麻带索,忆往昔,泪如雨下。”
想象一个人披着粗糙的麻布,腰间系着绳索,独自在月光下徘徊,这种画面和孤独、悲伤的音乐相结合,可以增强这个成语的情感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aring black”(穿着黑色),这也是一种表达哀悼的方式。
“披麻带索”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的丧葬*俗,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在现代语言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来描绘极度的悲伤和哀痛。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和语言的丰富性。
老贼!你年七八十岁,也不识做孝。披麻带索便是孝。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麻】
天色
【组词】
麻麻黑
天色
【组词】
麻麻亮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4.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