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00
“愤世嫉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对世俗的不满和对恶行的憎恨。这个成语表达了一种对社会不公和道德败坏的强烈反感。
在文学中,“愤世嫉恶”常用来形容那些对社会现实不满,对不公正和邪恶行为持有强烈批判态度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表达对某些具体**或行为的愤怒和不满。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道德批判和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同义词:愤世嫉俗、愤世嫉邪、愤世嫉恶 反义词:随波逐流、随遇而安、逆来顺受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愤世嫉俗”可能更侧重于对世俗的厌倦和失望,而“愤世嫉恶”则更强调对恶行的憎恨。
“愤世嫉恶”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社会不公和道德败坏的批判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愤世嫉恶”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和“道德”观念相联系。这个成语在社会变革时期尤为常见,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正义和道德重建的渴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正义感和对不公的愤怒。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社会正义而奋斗的人物,如历史上的改革者和现代的社会活动家。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愤世嫉恶的朋友,他们对社会不公和环境破坏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并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会改革和环境保护活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愤世嫉恶,心如烈火,燃烧着对不公的怒吼,照亮黑暗的角落。”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幅描绘愤怒的人群在街头抗议的画面。听觉上,我联想到激昂的演讲和抗议的口号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ynical and disgusted with the world”,但这种表达缺乏“愤世嫉恶”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社会背景。
“愤世嫉恶”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社会不公和道德败坏的批判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社会背景的紧密联系。
其辩说骎骎到义理,愤世嫉恶,有大丈夫之芒角。
1.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
【嫉】
(形声。从女,疾声。本义:忌妒才德地位等美好的人)。
同本义。泛指忌妒。
【引证】
《广雅》-嫉,妒也。 、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 、 、
【组词】
嫉诬、 嫉病、 嫉心、 嫉毁
4.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